農歷五月初五(今年5月30日)是端午節,又稱端陽節,正值小滿節氣,是中國十分重視傳統節日,此時天氣日漸炎熱,蚊蟲蒼蠅滋生,被稱為“惡月”或“百毒月”,故除了掛艾草、吃粽子、劃龍舟外,端午節也是一個防疫祛病、避瘟驅毒、祈求健康長壽的“衛生節”。
第一、端午習俗之一就是喝雄黃酒。
雄黃的藥性是比較苦的,主要作用是殺蟲、解毒,治療蛇蟲咬傷等。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,加熱后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,也就是砒霜。眾所周知,砒霜是劇毒物質,毒性極大,人如果誤服,5~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,中毒表現為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或水樣大便,便中帶血,同時伴有肝、脾、腎功能損害,血壓下降和循環衰竭,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、意識模糊、昏迷等。市民不要圖新鮮多喝雄黃酒謹防中毒。外用也不宜大面積涂擦及長期持續使用。
第二、端午習俗之二吃粽子,腸胃不好要忌口。從中醫養生學角度看,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。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。北方大多用蘆葦葉,南方多用蘆竹葉或荷葉,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。如:葦葉可以清熱生津、除煩止渴;蘆竹葉可以清熱除煩、利尿排毒;荷葉能清熱利濕、和胃寧神。然而,粽子清香糯滑,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,黏度高、不易消化,且缺乏纖維質,含過多的脂肪、鹽、糖。所以,粽子味雖美卻不宜多食,建議尤其是胃腸不好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人群少吃粽子。此外,吃粽子的同時,搭配蔬菜、水果可幫助腸、胃蠕動,對吃粽子引起的胃腸道消化不良有一定的預防作用。
第三、端午習俗之三掛艾草和菖蒲、佩香囊。插艾和菖蒲是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,大家喜歡把菖蒲和艾條插在門眉,懸掛在堂中。
艾,又名家艾、艾蒿。它的莖、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。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,可驅蚊蠅、蟲蟻,凈化空氣。中醫以艾入藥,有理氣血、暖子宮、祛寒濕的功能。將艾葉加工成“艾絨”,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。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是提神通竅、健胃消滯、殺蟲滅菌的藥物。但過敏體質人群要謹慎“跟風”,別因驅蚊防蟲而引起哮喘等過敏性疾病。此外,若蚊蠅數量并不龐大,不一定要插艾草,采取緊閉室內門窗或開紗窗通風等措施即可起到防蚊蠅、去除病毒和細菌的效果。
第四、端午習俗之四劃龍舟或戶外運動。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,天氣較煩悶,假如工作壓力大,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,容易煩躁憂郁、心悸胸悶。情緒的變化,會影響臟腑的功能,亦可導致精神疾患。劃龍舟能使全身氣血暢通,可增益心肺功能,調理脾胃代謝,通調氣血循行,憂郁情緒也隨之化開。端午節時賽龍舟雖是一項很好的戶外體育活動,但不是所有市民都能參與。建議此時多去江河沿線景觀帶等臨水的地方做大步走、慢跑等運動,或進行游泳等親水運動,同樣可達到健身效果。在相對涼爽的臨水環境中運動,即能達到鍛煉效果,疏通氣血,又不至于受暑熱的傷害。
特別推薦
1、粽子配茶更養生
粽子配茶,不僅味道會更好,而且還具有養生的功效。甜味的粽子,相配的茶有薄荷茶、綠茶。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,有助消化。油性的咸粽,相配普洱茶、菊花茶、山楂茶,能夠去除口感上的油膩。其中普洱茶是上乘的選擇,去脂效果非常好。此外,一些花草茶也是粽子的良配,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。
玫瑰花:可改善內分泌失調,進而促進肌膚光滑而有彈性。另外,玫瑰花也可預防便秘,減緩痛經或月經不調等問題。
洋甘菊:氣味清香,具有鎮定作用,能幫助睡眠,穩定情緒,還能潤澤肌膚。
不過要切記,花草茶都有藥性,不要隨便組合,屆時可多咨詢專業人士。
2、五色香囊驅“五毒”
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,天氣較悶熱,假如工作壓力大,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,人容易煩躁憂郁、心悸胸悶。為了安度暑日,民間在端午這天,除了采集一些草藥制作成香囊懸掛、佩戴,借以避毒祛邪,防病健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