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節氣
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四個節氣,是冬季的第六個節氣。農歷書記載:“斗指癸為大寒,時大寒栗烈已極,故名大寒也?!?/span>
“大寒”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。大寒節氣始于2020年1月20日,結束于2月5日。大寒節氣是一年中雨雪、寒潮、大風、冰凍等極端天氣的多發期,同時也是感冒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,因此,養生保健尤為重要。
節氣養生
【五運六氣】
戊戌年終之氣太陰濕土在泉,主氣為太陽寒水,客氣為太陰濕土,客主加臨,此時節寒濕重,雪霧多,易受寒濕而發肢體運動不利、腰痛、盜汗、腹瀉等癥。
【節氣養生】
大寒三候:“一候雞乳,二候征鳥厲疾,三候水澤腹堅”,大寒處于季冬之月,正是最寒冷的“四九”天,該時節飲食偏于高熱、高脂,很容易并發心腦血管疾病。針對這一氣候特點,需要溫中祛寒,養心氣,固腎氣。
安心養性
“暖身先暖心,心暖則身溫”。只有心神旺盛,氣機通暢,血脈順和,全身四肢百骸溫暖,人體才能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。大寒時節,應做到安心養性,怡神斂氣,保持心情舒暢,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??赏ㄟ^適宜的活動、娛樂來保持心情舒暢,使體內的氣血和順。
早睡晚起
起居是養生重點,中醫認為,冬乃寒氣偏勝,寒邪傷人。大寒節氣虛養陰的同時更要收藏陽氣,需早睡晚起,保持充足的睡眠,并注意保暖護身,順應自然界陽氣收藏的特點。建議冬季最好每天曬太陽30-60分鐘,尤其是成長期的兒童和老年人。
適度鍛煉
在運動方面,應注意循序漸進,適宜、適度,避免拉傷肌肉,以及避免過度出汗,損傷陽氣;同時室外活動宜等日出后為好,以防寒邪入侵。大寒時節的運動可進行慢跑、太極拳、打籃球等體育鍛煉。
保陰潛陽
大寒時節人體新陳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,飲食需要“保陰潛陽”,可適當多吃鱉、龜、藕、木耳這些具有滋陰潛陽的食物,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,如胡蘿卜、油菜、菠菜等。該時節燥熱之物不可過食,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郁而化熱;忌食黏硬、生冷食物,此類屬陰,易傷脾胃之陽,以免造成中氣下陷、形寒肢冷、下利清谷等病證。
特別推薦
檸檬炒肉片
原料:瘦豬肉200克,竹筍、胡蘿卜各50克,檸檬汁1匙,油、糖、細鹽、淀粉、黃酒、味精、蔥、姜末適量。做法:豬肉切片,鹽、黃酒、淀粉上漿,下熱油鍋翻炒,筍、胡蘿卜切片入鍋翻炒,加進調料,放檸檬汁拌勻即可。功效:開胃健脾,提神醒腦,適于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者食用。
參歸鴿肉湯
原料:乳鴿一只,黨參30克,當歸15克,佐料適量。做法:乳鴿洗凈,去內臟切塊,加黨參、水、佐料煲湯,或蒸熟服。功效:氣血雙補,易于消化,適于氣血雙虧或年老體弱者。
艾灸溫腎壯陽
天氣寒冷,易傷陽氣,寒邪侵襲人體后,可使體內經脈拘急,氣血運行不暢。中醫認為,寒邪傷腎陽,容易出現腰膝冷痛、易感風寒、夜尿頻多、陽痿遺精等現象,“大寒”時節調理要養心固腎。艾灸涌泉、血海、腎俞等穴位,1天1次,每穴30~40分鐘可溫腎助陽,預防陽氣的入侵。
中藥茶飲防流感
大寒節氣天氣寒冷,好發流行性感冒等疾病。今冬季節性流感表現為風寒外閉,熱毒內蘊津傷。特推薦如下中藥代茶飲以預防流感:1、成人用方:金銀花3克,蘆根6克,黃芪6克,甘草3克;2、兒童用方:金銀花1克,蘆根2克,太子參2克,甘草1克。
足浴調節陰陽
每晚可用溫熱的水泡腳12-20分鐘,期間可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涌泉穴(腎經的原穴)、太白穴(脾經的原穴)、太淵穴(肺經的原穴),各36次,可調補腎、脾、肺三經的陰陽、氣血平衡,緩解疲勞,預防寒冷。
膏方調理
膏方,以蜜為煉,以膏滋藥性,徐徐補益調理,以養真陰,消內外之燥,以使人體陰陽平和、增強體質。適用于慢性病、體虛人群、亞健康人群、老年人、女性、兒童等各色人群的進補。進補前需由專業中醫師辨明體質,一人一方,才真正發揮滋補功效。
中醫辨體調理
黃帝內經》認為不同的人體質各不相同,在調理上就需要辨體調理。南充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采用“中醫體質辨識”、“遠紅外熱成像(中醫CT)”、“經絡檢測”、糖尿病分險早期測評,為您精確辨識體質,為健康調理和遣方開藥提供個性化的客觀依據,以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。
針對大寒節氣養生治未病中心特別推薦八段錦、溫陽足浴包、溫陽散寒灸、能量罐、精制膏方、中藥熏洗、銀針通穴等傳統理療。歡迎廣大群眾前來咨詢!
南充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